名相李綱隱居煙臺山松風堂

日期:2017-01-05 09:52 來源:福州晚報
| | | |

  煙臺山頂?shù)奈鞅泵妫彼螘r,,山上建有規(guī)模宏大、名聲遠播的天寧寺。

  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福州郡守王祖道在此藤山時升里主持修建一座寺院,,歷經(jīng)四年才建成,始稱“崇寧寺”,。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奉敕改為“天寧萬壽禪寺”,寺院因此得名“天寧寺”,。南宋紹興七年(1137年),,因寺被焚后重修,故改名“報恩廣孝寺”,。南宋紹興十三年(1143年),,又更名為“報恩光孝寺”。據(jù)宋梁克家《三山志》卷之三十三記載,,“時升里……松風堂,,李丞相綱寓居于方丈東,得數(shù)楹與山顛齊,,青松作蓋,,日影不 到 ,榜 為‘ 松風’”,。從此可知宋代明相李綱確有隱居在煙臺山天寧寺的松風堂,。

  李綱(1083~1140),南宋大臣,,著名抗金民族英雄,。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第一次圍開封,,他極力主戰(zhàn),,勸阻欽宗遷都,以尚書右丞任親征行營使負責戰(zhàn)備,,率領軍民奮勇殺敵,。敵退,欽宗愿割地賠款求和,,他被罷職,。大學生陳東等與軍民數(shù)十萬伏闕上書乞留,遂復職,,并升知樞密院事,。又因主戰(zhàn),被投降派貶謫,。次年(1127年),,高宗即位,首召為相,,上任后即整頓軍隊,,部署戰(zhàn)備,主張用兩河義軍抗金,。因與投降派政見不合,,在職僅70多天又被罷相,后回閩,,就隱居在天寧寺里,。

  建炎四年(1130年),李綱隱居在最清靜的天寧寺,,但他的心情卻始終平靜不下來,。他借天寧寺法會的機會,向福州的父老鄉(xiāng)親宣傳抗金救國的道理,。李綱有個摯友,,就是太學生的首領陳東,他聽說李綱回到福州,,就千里迢迢趕來福州,,為李綱鼓氣。

  有一天,,李綱在天寧寺里設素齋招待,,他對陳東說:“國無寧日不敢以重葷待友?!标悥|感激涕零,,站起來說:“國恨家恨,不共戴天,,老相國是東南一柱,,還望擎天有日,共雪國恥,?!崩罹V昂首挺胸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李某雖罷官去職,,但愿以普通一民,抗金酬主,?!闭f著老淚縱橫,唏噓不已,。陳東說:“老相國正是青山不老,,黎民之幸矣!”說罷向和尚借來紙筆,對李綱說:“月下深談,,十分知己,,今各題詩一首,以抒心志,?!崩罹V凝神運筆才寫一個“松”字,旁邊的陳東早已經(jīng)寫完,,呈給李綱說:“請老相國指教,。”李綱見他畫的是一株遒勁挺拔的老松樹,,樹旁題了一首詩,。李綱心里想,兩個人都想到了松樹,,真是不謀而合,。陳東看李綱寫的“松”字挺有精神,贊賞地說:“相國一個字,,勝過十首詩,,欽佩欽佩?!崩罹V就把一幅字和一幅畫都掛在墻上,,對陳東說:“你我以松為頌,高風亮節(jié),,至老愈堅,,明日當建松風堂,以謝天下,?!?/p>

  李綱和陳東在天寧寺寫松言志的逸事被福州的鄉(xiāng)親知道后,大家相互為賀,,紛紛把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和畫都送到天寧寺,。這些詩和畫都以松為題,以至偌大的一個天寧寺都擺放不下這些作品,。李綱這才記起建設松風堂的事,,在眾人的襄助下,松風堂很快就建成了,,大家都求李綱寫一首詩,,以為首唱,李綱推托不過,,欣然提筆作《松風堂長篇》,。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