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五樓“貴”“靜”“雅”
作者:秦文斌
陳寶琛故居
陳氏五樓坐落于福州市倉山區(qū)螺洲鎮(zhèn)店前村后門埕8號的陳寶琛故居之內,,始建于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至民國初期竣工,是福州現存唯一集北方大宅與南方園林為一體的私宅園林,,也是近代福州最大的私人藏書閣,。
陳氏五樓建筑群自南向北,,前后包含三重院落空間徑深,,總占地面積4113平方米,,主體建筑包括賜書樓、還讀樓,、滄趣樓,、北望樓、晞樓五座樓閣,。院落內花園天井甬路相銜,,又有魚池假山、亭軒披榭,,格調端莊大氣又不失雋秀清幽,。五樓的建筑風格具有清季民國典型的時代特征,,除較晚擴建的北望樓與晞樓是中西合璧風格,其他三樓均為傳統(tǒng)中式建筑風格,,也從側面反映陳寶琛新舊相宜,、東西自同的相對開放的文化觀念,。
賜書樓
第一重院落原為陳寶琛祖父陳景亮所置的陳氏祖宅,,南北前后三進懸山頂院落,具有典型的傳統(tǒng)京派官家合院特征,。賜書樓坐落于此院落北端,,是陳氏家族收藏清帝御賜書籍所在,也是五樓中唯一一座建在祖宅內院的建筑,,貴為五樓之首,。
院落一進為祖宅門廳,兩側有倒座四房,,門內立有通頂屏門為照壁,,門楣透雕太平錢套紋飾。二進為祖宅前院,,鋪設有石板天井,,迎面三階上主屋廳堂。天井兩側隔墻內設有別院,,隔墻裝飾透雕琉璃太平花窗,,前后開有卷門交通,又有披榭游廊依墻連接門廳與主屋,,庭院空間內外有別,、和氣融通。主屋左右為四開間前后房,,廳堂亦立有屏門為中堂隔斷,,門楣做透雕太平錢套紋飾,與屏門照壁南北呼應,,暗合東西隔墻太平花窗,,寓意平安富貴。
繞過主屋中堂,,穿過后堂跨院院墻,,便到第三進庭院,即祖宅后院,。這里曾是陳景亮,、陳承裘、陳寶琛祖孫三代居住生活的主要場所,,也是賜書樓營建之處,。較之前院,,第三進后院尤顯寬綽疏朗,花園式天井兩側有花廳,、廂房,,由披榭抄手連通至賜書樓。天井內沿南北中軸鋪設石埕大道,,寓意前程遠大,。大道兩側植有綠茵花木,架設石案汀步,,嫣然愜意,,東北角花木掩映間有一口古井,寓意錦上添花,。
沿大道行至北端上三級石階,,踏通財石即至賜書樓。賜書樓坐北朝南,、面闊七間,,為歇山頂穿廊式雙層樓閣。樓閣兩側為傳統(tǒng)馬鞍頂山墻,,白磚灰瓦,,清麗舒朗。整體建筑飛檐翹角,,大氣間不失秀美,。樓內文氣氤氳,樓匾為乾隆朝內閣學士翁方鋼手書“賜書樓”,,廳前梁柱掛陳寶琛手書“傳家先志節(jié),,報國持精神”黑底金漆楹聯一對。一樓中堂有鄭板橋風竹圖為堂畫,,陳寶琛手書曾祖陳若霖家訓“常存厚道以培家運,,勿因小忿而失至親”為堂聯。
移步觀覽陳氏祖宅三進庭院,,其營造審美特征可以用“貴”字概括,。由和順富裕的小康之貴,到忠君得祿的顯赫之貴,,在此三進庭院里體現得淋漓盡致,。
還讀樓
晞樓
穿過祖宅后院隔墻入第二重院落,即“還讀樓”和“晞樓”所在庭院,。此院落空間玲瓏,、環(huán)境清幽,自成一方天地?!凹雀嘁逊N,,時還我讀書”,陳寶琛取陶淵明《讀山海經》詩意建還讀樓收藏民間善本,、歸隱修身,。
還讀樓為懸山頂雙層石木樓閣,設計奇巧,,不拘常式,。樓閣底層依托18根石柱做架空層以防水患,架空層左前方依墻建有寬闊木梯可登臨二層檐廊,。二層閣樓正面三開間,,中間廳堂兩側各有正房,,堂內立屏風,,做中、后堂格局,,廳堂前后設平行游廊,。這種垂直移用的空間營建方式,使還讀樓廳堂懸空,,宛若空中樓閣,,呈現出靈動飄逸的美感。
晞樓與還讀樓毗鄰而建,,樓名取“晞以朝陽”之意,,是陳寶琛晚年一家觀日賞月之所。晞樓是五樓中唯一的一座西風建筑,,主體為一棟石木雙層小樓,,與還讀樓東面山墻相連。小樓整體風格利落規(guī)整,,廊道內“品”字門窗開設間距均勻,、制式統(tǒng)一,窗格平欞裝飾簡約,。樓西南側后方建有方形歐式露臺與二層廊道相連,,水泥澆筑、通體粉白,。露臺柱式造型整體呈現方圓結合的西式美感,。
晞樓的西式風格與一墻之隔的還讀樓大相徑庭,二樓同處一院落,,相映成趣,。“靜”是還讀樓與晞樓賦予這方庭院的獨特審美格調,,無論是憑欄詠風,、還讀聽竹,,還是迎曦沐夕、小樓聽雨,,書香靜謐的小院亦使有聲更勝無聲,。
滄趣樓正面
北望樓
穿過還讀樓北面隔墻卷門,即到第三重院落,。這里是陳寶琛收藏金石書畫,、游園雅集的后花園,“滄趣樓”和“北望樓”營建在此園中,。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足”,,樓名取意先秦民歌,,體現樓主人瀟灑豁達的立身境界。滄趣樓位于院落北側,,坐北朝南,、面闊三間,為土木雙層結構,。樓閣三面環(huán)廊上下層均設有廳堂,,大小房間共十間。一層廳堂掛有陳寶琛手書楹聯“與其過縱何如謹,,到得能成自會明”,,二層廳堂掛有劉墉寫杜甫詩句楹聯“不貪夜識金銀器,遠害朝看麋鹿游”,,樓中聯語多為君子立品,、中正持節(jié)等勸世格言。
滄趣樓內檐廊闊綽,,空間進退舒展,,樓兩側依墻建造有折返樓梯連接上下廊道,于二層游廊觀望,,園內景致盡收眼底,。樓前開有一方魚池,花繁草茂,、魚戲綠波,。魚池西面有半邊亭依墻而建,連通抄手游廊,。南面池畔建有亭屋 “鐵石軒”,,此軒因西窗外院內隕鐵奇石而得名。鐵石軒與滄趣樓隔水相望,,互成景致,。庭院內花木扶疏,掩映成趣,,頗具“曲欄幽徑隱亭軒”的南方園林特色,。
滄趣樓左前側,、園內魚池東面為北望樓。樓名取意北望,,有“丹心在南朝北闕”的寓意,。北望樓為雙層石木閣樓,分南北兩樓,,兩樓間東面院墻內廊道建有步梯連接二樓檐廊,,形成三面合圍的天井樓院,西面天井連接池畔步道,。
北望樓在整體建筑格調上是中西并蓄,、開放融通的,幽處園內東南一隅,,在建筑氣質上又常被人贊譽為五樓中的“小姐樓”,,韻致卓然,。
最后一重院落的審美意境實為突出一個“雅”字,。滄趣老人濁境自藏的清雅,鴻儒名士詩畫暢懷的風雅,,山石嶙峋花繁草茂的秀雅,,眾雅集于一園,蔚為大觀,。
(圖片來源:《螺洲鎮(zhèn)志》)
《福建日報》(2023年3月7日 第12版:理論周刊·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