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越國的滅亡
漢軍入閩地圖(來源:福建省歷史地圖集)
閩越國后期,與漢王朝的政治關系惡化,,戰(zhàn)爭已不可避免,。漢越決戰(zhàn)的導火線,是由閩越王余善點燃的,。他自請出兵助漢兵攻南越,,率水師8000人抵達粵東后,卻又觀望不前,。漢軍在攻滅南越國后,,本欲計劃攻打閩越國。余善聞訊而作準備,。又聞悉樓船將軍楊仆所部駐扎在豫章郡梅嶺(今江西于都縣附近),,控制了閩越邊境的一個通道。余善決定先發(fā)制人,,從而揭開了戰(zhàn)爭序幕。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閩越王余善公開叛漢,,刻玉璽自稱“武帝”在閩越境內煽起民眾反漢情緒,。閩越兵力經過漢初以來的休養(yǎng)生息,各地人口普遍增長,。漢武帝時期,,閩越人口至少在8萬人以上,閩越兵員至少有2萬人以上,,在戰(zhàn)爭期間還要擴軍,。
余善把主要兵力布置在閩北城邑和泉山營。經過騶郢,、余善等人多年經營,,閩越防御設施和軍械設備頗具應戰(zhàn)能力。泉山營的地址,,一說在今浦城縣與浙江龍泉縣交界的仙霞嶺,,地勢險要,“一人守險,,千人不得上”,。宋代地理志《太平寰宇記》浦城縣條載:“泉山,在縣東北六十里,,山頂有泉分為兩派,,一入處州,一入建溪,?!稘h書》朱買臣言,東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險,,千人不得上,即此山,?!绷硪徽f,泉山乃指今福州冶山,,舊稱泉山,,福州原稱泉州即因此。
余善以閩北古粵城為軸心,,集結兵力,,出奇兵奪取閩越與中原的交通咽喉——豫章郡余干縣境,占領鄱陽水域,,在這一帶屯糧造船,,然后伺機北上,。
余善很快完成上述布防。是年秋天,。派遣“吞漢將軍”騶力和徇北將軍分南,、北兩路向西進攻豫章郡,殺死漢朝的3名校尉及其部屬,,迫使?jié)h朝的大司農張成,、山州侯劉齒退卻,進而占領白沙(今江西貴溪,、余干縣境),、武林(白沙附近)、梅嶺(今江西于都縣附近)三處重鎮(zhèn),,初戰(zhàn)告捷,,閩越軍控制了北進的交通要沖。
針對閩越的叛亂行動,,漢武帝根據朱買臣建議,。“發(fā)兵浮海,,直指泉山,,陳舟列兵。席卷南行”,,向閩越展開全面的強大攻勢,。
第一路。由橫海將軍韓說率領水師,。從會稽郡句章(今浙江寧波)附近出發(fā),。渡海南行。直趨東冶,。截斷閩越軍海上退路,,進而登陸,溯閩江而上合擊閩北,。
第二路,。由樓船將軍楊仆。率領漢朝長江水軍及越歸義侯下瀨將軍的水師,,集結鄱陽湖水域,。進攻武林、白沙,,出余干水道,,越分水關。直指武夷山古粵城,。
第三路,,由中尉王溫舒率部翻越梅嶺關,。過武夷山脈,折北攻擊邵武等處,。
第四路,,以會稽太守朱買臣為總督,指揮歸義侯戈船將軍的水師,,從若耶(今浙江紹興附近)沿浙江水道南下,直撲泉山營與浦城一帶的越人聚邑,。
漢武帝平閩用兵數量,,史籍缺乏明確記載。漢征閩越時,,除了楊仆的十萬樓船水師外,。從征伐匈奴前線抽調韓說部在會稽組成橫海軍團。用降服漢朝的南越水師歸義侯下瀨將軍和戈船將軍參戰(zhàn),,所以平閩用兵數估計在20萬人以上,。
平閩四將中,中尉王溫舒職銜最高,?!稘h書·百官公卿表》記載:“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師,,有兩丞、侯,、司馬,、千人?!蓖鯗厥嫠靠赡苁蔷┏钦{來的,。“橫?!?、“樓船”是戰(zhàn)時雜號將軍,依等級在大將軍之下,,校尉之上,。
四路兵馬,水軍比例占明顯優(yōu)勢,,使用了樓船,、戈船等大小戰(zhàn)艦,以適應閩越多江海溪流的水戰(zhàn)特點,。進軍路線,,一改以往單純進攻泉山的作法,,戰(zhàn)術上采取迂回包抄的方法,深入閩越后方和腹地,,重點包圍閩北“城郭邑里”,,以期各個擊破,然后匯指泉山,,消滅閩越力量,。為了表示徹底鏟除閩越的決心,部隊出發(fā)前后,,漢武帝首先把防守不力,、臨陣逃脫的大司農張成、山州侯劉齒兩位大員斬首示眾,,以鼓舞士氣,。漢軍遂浩浩蕩蕩,殺奔閩越而來,。
漢軍這樣大規(guī)模地入閩,,在福建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于是,,余善也采取相應的措施,,筑六城以抵抗?jié)h軍。這六城是:一為烏坂城,,在今邵武縣城東15公里,;二為大潭城,因筑于建陽縣治西南隅大潭山,,故以山名之,;三為漢陽城。在今浦城縣北,;四為浦城縣城,;五為臨江鎮(zhèn),在今浦城之南,;六為崇安縣封古粵城,,即今考古發(fā)掘的崇安漢城遺址。
漢軍在實行軍事攻勢的同時,,也展開政治攻勢,,瓦解閩越的軍心民心。武帝派閩越貴族越衍侯吳陽歸閩,,規(guī)勸余善懸崖勒馬,,投誠漢朝。但余善不聽,戰(zhàn)事頗為殘酷,,雙方都付出慘重的代價,。漢軍四路兵馬出發(fā)不久,就在閩越外圍遭受阻擊,。漢越兩軍連連發(fā)生激戰(zhàn),,在余干附近的武林,閩越徇北將軍堅守據點,,屢敗楊仆的部屬,,殺死多名漢廷地方長官,漢軍嚴重受挫,。直到楊仆帶領錢塘猛將轅終古力戰(zhàn)徇北將軍所部,,才掃除了巨大的障礙。
經歷整整一年一季的時間,,第一路橫海將軍韓說所部沖破風波險阻,首先在閩江口成功登陸,,攻陷閩越故都東冶,。樓船布列海口及東冶三山周圍水域,,截斷了閩越人的海上通道,。
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冬,漢軍主力逐漸進入閩越腹地,,對各個聚落堡壘進行逐一掃蕩,。余善陷入重圍,四面楚歌,。
就在韓說的部隊登陸后,,以前回到閩越國的越衍侯吳陽,率領部屬700人臨陣倒戈,,反攻漢陽城的閩越守軍,,與進攻泉山的漢軍里應外合。在漢軍兵臨城下的形勢下,,各地守軍將領紛紛投降,。吳陽又糾合繇王居股、建成侯敖等人聚謀,,發(fā)動政變,,捕殺余善,率眾向橫海將軍韓說投降,。
漢軍勢如破竹,,沒有再發(fā)生什么激烈的戰(zhàn)斗,便占領閩越全境,,平息了余善蓄謀已久的叛亂活動,。為了杜絕強悍閩越人的后患,,漢武帝下令將其貴族、臣民和部伍遷往江淮之地安置,,“閩越地遂虛”,。
(來源:《福州通史簡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