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八一七” 探尋閩都文化底蘊
福州,一座有著22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一條歷史文化中軸線“八一七”,,從北至南,貫穿城市,,也連接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未來。
不論是貫穿城市的三山兩塔一條江,還是坊巷中裊裊的人間煙火,,抑或是蒸騰的福州美味,如果你想深刻了解這座城市,,不妨沿著這條城市中軸線漫步,,探尋它的文化底蘊與獨特魅力。
“最福州”的蝦油味
每個城市都擁有自己獨特的味道,,很多外地人聊起福州的美味,,總忘不了那股濃郁、獨特的“蝦油味”,。這種美味的福州調(diào)料有著海納百川的咸,,又有著獨樹一幟的鮮,讓人難以忘懷,。
沿著八一七路一直往南,,南門兜之外就是臺江地界。據(jù)說這里是福州“蝦油味”最濃的地方,。鍋邊糊,、肉燕、魚丸,、撈化,、元宵、花生湯……臺江大街小巷中,,福州美味隨處可尋,。
交通路、學(xué)軍路,、隆平路,、洋中路……茶亭公園以南,似乎每條小巷里,,都有很多老福州心目中的“福州三寶”,。猶記否,,中亭街批發(fā)市場的喧囂、巷子菜市場的叫賣聲,,小巷美食店嘈雜的寒暄,,生動了多少福州的市井光陰。
上下杭景區(qū),。
很多福州人的清晨,,是從一碗碗熱騰騰的鍋邊開始的,配上海蠣餅,、芋頭糕和類似油條的“馬耳”,,成為美好一天的開始;走在臺江街巷,,不時可發(fā)現(xiàn)撈化小店,,海鮮、蔬菜等任挑,,想要什么口味招呼一聲,,然后只見勺起勺落,細細白白的興化粉在高湯里隨意打個滾,,加上配料,,一碗帶有福州特色的美味撈化就擺在眼前;“沒有魚丸不成席”,,學(xué)軍路上,,一家不起眼的魚丸店里,魚丸湯里浸潤著滿滿福州煙火氣,。
耳聾伯元宵,、彬德橋[時][米]粿鋪、久久元宵,、林依嫩名牌豬血化,、潮安黃米糕、沒牙伯花生湯,、兵俤粉干鹵味……這些老牌臺江美味印在福州人心里,,讓人時不時就要到店里回味一把。
孕育新生的上下杭古厝
吃過福州的美味,,沿著“八一七”中軸線往南走,,高樓大廈間穿插了很多坊巷民宅,仿佛時光就在這里交替凝結(jié),。這里是福州“閩商精神”的重要發(fā)祥地——上下杭,素有“福州傳統(tǒng)商業(yè)博物館”的美稱,。
臺江古稱“南臺”,,面江而立,自古便成為福建各地商品運入省垣的集散中心?!敖恤~鹽千舸集,,凌空樓閣萬山低?!鼻迥┟駠跄?,上下杭的商業(yè)發(fā)展達到鼎盛。古田會館,、永德會館,、建寧會館、南郡會館,、閩清會館……各地商幫籌建的會館,,均在這里有跡可循,或以中式的雕梁畫棟見長,,或以中西結(jié)合的獨特風(fēng)格為美,。經(jīng)歲月沉淀,這里的一磚一瓦,,都展現(xiàn)著福州的歷史與根脈,。
如今古厝換新顏,上下杭重現(xiàn)百年商埠繁華之景,。沿著三捷河畔步行,,賞七彩霓虹點綴,觀古墻光影交錯,,感受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融合,、中西文化碰撞,,古厝,、酒館、攤位分布其間,,令人流連忘返,。
交錯時空的歷史記憶
建筑是活著的歷史,也延續(xù)著城市的記憶,。
煙臺山的石厝教堂銀杏美景,。
從臺江出發(fā),穿過解放大橋就到了倉山地界,,隨處可見的老洋房,,不同哥特造型的教堂,還有眾多西式風(fēng)格的建筑,,堪稱“萬國建筑博物館”,。在這里,,仿佛歷史凝固在這些建筑上,講述著不同的故事,。
倉山承載著福州“五口通商”的那段歷史記憶,。1840年后,一座座具有西方風(fēng)格的建筑拔地而起——領(lǐng)事館,、洋行,、公館、教堂,、醫(yī)院,、學(xué)校、私人住宅別墅,、跑馬場……
如今,,改造后的煙臺山匯集了各種藝術(shù)展廳、潮流空間和咖啡,、美食商鋪,,成為福州最新的時尚聚集地,游客可一邊欣賞萬國建筑風(fēng)情,,一邊在老倉山的煙火氣里品味百年風(fēng)華,。
“八一七”中軸線上發(fā)生的故事還有很多,如果你來福州,,請一定來走一走,,這里連接著福州的過去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