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臺江橫山史話

日期:2021-11-23 14:49 來源:方志委
| | | |
 作者:林恩燕 林久渝

橫山,在今臺江區(qū)吉祥山附近。據(jù)《閩侯縣志·山川》記載:“橫山在嘉崇里,城南二里。西南為惠澤山,一名獨山,。”今各山多沒,,或只存岡阜,,或夷為平地。但“橫街”地名今尚存,。

古代橫山設鋪,,屬高蓋鄉(xiāng)的加崇里。據(jù)宋朝梁克家《三山志·地理類二》記載:“高蓋北鄉(xiāng),,加崇里,,有王坂洋、橫山頭,、河口,。”今洋頭口,、河口一帶皆屬其地,。古代基層行政組織,,鄉(xiāng)下有里,里下于郊外設鋪,,作驛運轉(zhuǎn)接站之用,。宋代在橫山鋪,設傳遞兵士三人,。橫山鋪設在何處,?宋、明移遷不定,。宋時鋪所,,在今解放大橋之南。至明嘉靖時(1522—1566),,鋪所移設今吉祥山,,至今尚留下“鋪前頂”地名,。此地既名“鋪前”,,則鋪離此必定不遠。明萬歷時,,王應山在《閩都記》卷十四,,曾說:“橫山鋪去郡城十里,達于(臺)江南,。明嘉靖時,,移建今所?!迸c前面所說的情況相符,。又據(jù)《閩侯縣志·驛鋪》載:“橫山鋪,清雍正間建公館,?!眲t鋪所在雍正時(1723—1735)曾重建一次。至道光以后,,海禁開,,航路通,南臺成為工商業(yè)區(qū),,人口突增,,鋪無形中作廢,僅存一“鋪前頂”地名,。

橫山鋪,,是福州近郊小驛站,并非大鎮(zhèn),,無甚可稱,。但早在一千多年前,,其名已見于唐人記載,,頗令人驚異,。唐代小說家李復言,在其所著《續(xù)玄怪錄》中,,曾說:“南陽張逢,,貞元末(801—804),旅游廣東,,曾經(jīng)福唐(當時福州別稱)橫山鋪,。而那時,橫山一帶雖為交通要道,,但卻是林木繁茂的小山地,。張逢至橫山時,剛逢雨霽,,又日將暮,,他見山色明媚,煙嵐蒼翠,,乃扶杖尋勝,,不覺走遠,忽見一片細草,,廣闊百余步,,清秀可愛,路旁有小樹,。張逢乃脫衣掛樹,,自己臥草上而睡?!?/span>

橫山,,在明代尚為山林幽勝之地。洪武初年(1368—1372)為隱者趙用弘,、趙用方兩位先生高棲之所,。他們隱于“臺江之橫山,名其屋曰林塘幽趣”,。他們名氣頗大,,士大夫聞名而前往拜訪者甚多。兩位先生因繪《林塘幽趣圖》一卷,,四方名人題詩其上頗多,,其中不少是名公巨卿。此圖傳至崇禎時(1628—1644)尚存于其裔孫趙具蒙處。當時都御史林之蕃(涵齋)見到此圖,,亦在圖上題詩云:“橫山舊草堂,,歷傳三百載。高梧立衡門,,翠幕張古荔,。荷風香小塘,異卉明寒砌,。平疇連遠峰,,極目綠無際?!毕甏眠h,,遺址已不可考。

橫山的名勝,,唯一可知者為“吉祥寺”,,其它則未聞。道光版《福建通志·寺觀》云:“吉祥寺在橫山,,宋景祐元年(1034)建,。”明代中葉,,尚有人來橫山集會或游寺題詩,。成化時(1465—1487),莆田人,、布政使周瑛有《橫山燕集》詩一首。弘治時(1488—1505),,閩縣詩人王越有《游吉祥寺》詩二首,,均已收入林家鐘所編的《歷代詠南臺詩選》,今不再錄,。吉祥寺在古代本為名剎,,游人甚多,至清代荒廢,,無人修復,。民國時,吉祥寺成為省立理工中學校舍,,今則為銀行辦公地點,。

明代,橫山鋪一帶,,一部分為山林,、佛寺,另一部分仍為農(nóng)田。明張祥鳶有《橫山雨行》詩云:“公暇春耕去,,農(nóng)家半翠微,。綠疇新水足,白屋閑人稀,。棠憩云籠樹,,山行雨濕衣。青林煙火舞,,稚子向日歸,。”張祥鳶為明嘉靖時人,,曾為福州地方官,,春時郊行,視察農(nóng)田,,這是當時橫山一帶的農(nóng)村景象,。及至萬歷時(1573—1619),人口又增,,民居多,,耕地面積縮小。安民崎(俗稱“崎頂”),,民國初年,,路面尚有石階,以通行人,,后開成馬路,,連吉祥山都夷為平地。交通稱便,,遺跡卻無處尋了,。

橫山在清代已成為人煙稠密的住宅區(qū),當然居民中有各種不同的人物,。晚清咸豐末,、同治年間(約1859—1869),文學家林紓(琴南)曾居此地,,那時他才十歲左右,。據(jù)他在相關資料記載:“當時橫山尚住有幾個武術家,技藝頗為驚人,?!?/span>

一個名叫破缽的人,因他本人不愿露出真名,,故以此相呼,。當時橫山有個“竭忠坊”,,是紀念戚繼光平倭之功而立的。坊左右皆池沼,。有一日,,一個少年騎駿馬過坊下,馬行過快,,馬首沖撞破缽胸部,。破缽以兩手舉馬足而立,馬倒退,,但馬蹄鐵已傷破缽胸部,。破缽神色自若,少年見勢不佳,,乃卑辭道歉而去,。過了幾天,少年約了不少人,,用請?zhí)s破缽在南澗比武藝,。破缽見他們來勢洶洶,且江湖多武術家,,人數(shù)又多,,恐一人難敵,乃往南禪寺求老僧相助,。僧初不允,,經(jīng)破缽堅請乃許。老僧叫破缽屆時可往參加大會,,席半,,可托有事離開,后事由老僧應付,。破缽從其計,,開會日,隨同老僧前往,。至南澗,那里已擺有酒席數(shù)桌,,為首者乃一老婦人,,滿頭白發(fā),神色安定,。酒數(shù)行,,外面有人進入報告:“破缽家有急事,須急歸,?!北娙瞬辉S。老僧說:“既然他有急事,就讓他走吧,!由我來代獻技,,有何不可?”破缽于是先行,。當時南澗有一長木椅,,用大杉木造成,,上可坐二十余人,下有八足。老僧用一手挾長椅置廣場中,,面不改色。他一個人站在椅上,,用力一蹴,,這長椅八足,全部陷入土中,。老婦人及少年見狀大駭,,遂不敢再請比技,而破缽從此安居橫山,,再行練習武功,。

武術家除破缽外,尚有一個王老,,逸其名,,以縫工為業(yè)。他手指甲之長,,達五寸,,每日縫紉不輟。遇別人欺負他,,皆不計較,。王老家中有庭(俗稱“天井”)。庭有大石臼,,重約三百斤,。有一天,王老正用石臼杵米,,天忽下雨,,米收來不及,將盡濕,。王老乃以兩手舉石臼,,安置廳堂上。鄰近有個名小三的少年,,性狡猾,,見王老多力,,欲引其之怒,而折他的長指甲,。一夜,,遇月色明亮,小三以炭畫剪刀一把于王老門上,。適王老開門,,見門上有剪刀,誤以為真,,用長指甲急取,,剪刀取不下,而長指甲馬上折斷,。王老上前一看,,乃知是假剪刀,不覺啞然失笑,。后知是小三所為,,亦不與之計較。

橫山有一個賣菜的人,,名王趭,,年已七十余歲,平日甚少言笑,,身傴而多須,。林紓家貧,每日常向他買菜充午膳,。后林聞知王有武功,,乃向他求教。王趭不答應,,說:“你小孩子學武術,,干什么。凡精通武技的人,,多自負,,不肯讓人。遇武術高明者,,自己必死,。若遇不高明者,亦會打死別人,。己死,人死,,禍害是一樣的,?!绷旨偮勓裕瞬桓以僬?。過了幾個月,,王趭在橫山道上行走,遇有一個身負杉木的人,,跟在他后面,。此人不時用杉木末端,沖撞王趭,。王趭避開,,他又用杉木頭沖擊,這樣的動作干了好幾次,。王趭就問他,,要干什么?負杉的人說:“我生平就喜歡和別人開玩笑,,沒有其他用意,。”王趭連受撞擊數(shù)次,,乃大怒,,回起一腳,將負杉木的人踢往丈許之外,。此人乃跪謝,,說:“老師,我跟你后面有好多年了,,知道老師有少林絕技,,不肯告訴他人。故今日特用‘激將’法,,引起老師來踢?,F(xiàn)在我已學得這一技了,謝謝老師,!再見,!”王趭遂大呼“上當”。

這三個橫山武術家的故事,,都是林紓本人親眼見到的,。林紓曾記此事,于其所著《枚末余聞》中,。此書在民國初年出版,,現(xiàn)已難得。

(來源:《福州晚報》2018年12月10日)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