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漢代宮殿遺址

日期:2018-07-24 17:14 來源:方志委
| | | |
 1.jpg

冶山北側財政廳工地漢代建筑遺址

作者:黃榮春

屏山漢代宮殿遺址是指位于鼓樓區(qū)屏山之南、冶山(泉山)北側的漢代宮殿遺址,,該遺址的漢代宮殿群及附屬建筑面積近30萬平方米。自1991年11月至2015年5月,,省、市考古隊先后對其地進行了13次考古發(fā)掘:

1. 1991年11月,,歐潭生,、鄭國珍在省建設銀行工地進行搶救性考古發(fā)掘,,當時布下2個探方,“在第一探方距地表約3米深,,發(fā)現(xiàn)漢初宮殿遺址,。紅黃色宮殿夯土基址厚90厘米,大型護坡墻磚長44.7,、寬33.4,、厚3.7厘米,,還出土了大口徑排水陶管道、大塊板瓦,、筒瓦、瓦當,。15塊板瓦內戳印有漢初文字。在第二探方距地表約4.5米處,,發(fā)現(xiàn)漢初干欄式建筑石礎,,兩組共8塊。出土一批漢代陶片,,可辨器型有方格紋陶罐,、弦紋陶罐、繩紋陶釜,、水波紋陶盒和席紋陶片”。①同時還出土似蛇頭文字,,即“閩”的初字,。這是歐潭生,、鄭國珍首次在屏山之南發(fā)現(xiàn)漢代宮殿遺址。

2. 1997年8月,,福進省考古部有關人員,,在福州西湖東側約30米的湖濱路大會堂工地發(fā)現(xiàn)漢代文化層堆積,,出土一批漢代繩紋加乳丁紋板瓦、繩紋筒瓦,。

3. 1997年10月25日,,新店古城考古隊范雪春、陳子文等隊員在古城山東南坡新堆放的土堆中挖出1件“萬歲”瓦當,,1件“萬歲未央”瓦當,,及大量繩紋板瓦、筒瓦,,棱形紋鋪地磚,。“萬歲”瓦當為陶質,,呈黃色,,直徑16.7厘米,、厚2.2厘米,中心鼓起一圓乳釘,,乳釘外周飾圓圈,,兩側陽刻“萬歲”兩字,字徑4厘米,,字行左,,上側雕一龍頭,,下側飾一鳳鳥淺浮雕?!叭f歲未央”瓦當,亦為陶質,,直徑16.7厘米,、厚2.2厘米,,中心飾圓形乳釘,周以圓圈,,上部陽刻“萬歲”兩字,,箓書,,字徑4厘米,下部交叉粗條紋,,其左右各夾一個小乳釘,,兩側陽刻“未央”兩字,,篆書,字徑4厘米,,字行左,。經(jīng)筆者等人的多天追蹤,,找到運土的車隊長,,證實這些瓦件是從屏山農貿市場工地(與省建設銀行工地隔壁)運來的,,工地上的遺址已遭毀滅性破壞,,僅有部分剖面殘存一些繩紋瓦件等殘片,。這次出土飾有“萬歲”,、“萬歲未央”的瓦當,才完全證實其地是―處漢代宮殿遺址,。

4. 1997年10月29日—11月12日,,福州市考古隊在省建行工地東側省農業(yè)廳宿舍工地的上,、下臺地布5米×10米,、10米×20米的兩個探方,。在探方中出土一批繩紋板瓦、繩紋筒瓦,,并在距地表1.6米處發(fā)現(xiàn)一口深4.75米的晉代或南朝水井,。

5.1998年1月,,福州市考古隊在西湖東側北大路市場工地進行考古發(fā)掘,,在第五層土中出土一批籃紋,、網(wǎng)格紋,、弦紋陶片和部分漢代繩紋板瓦,。

6. 1998年8月,,省市考古工作者在華林寺東南側約80米處的農業(yè)發(fā)展交流中心建筑工地發(fā)掘出一批繩紋板瓦和繩紋筒瓦,,并發(fā)現(xiàn)一座漢代土坑墓,,從墓中出土1件方格紋加弦紋陶罐,、1件弦紋陶罐、1件銅鏡,、1把鐵劍(劍已嚴重生銹,,并斷為數(shù)節(jié))。

7. 1998年11月至1999年2月,,省市考古隊在冶山東側省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宿舍建筑工地進行考古發(fā)掘,,發(fā)掘面積400平方米,,發(fā)現(xiàn)唐代球場遺址,,并在唐代球場遺址下發(fā)現(xiàn)大量攏亂過的漢代板瓦,、筒瓦,。

8. 1998年10月至1999年5月,,省,、市考古隊聯(lián)合對省財政廳工地進行搶救性考古發(fā)掘,,發(fā)掘面積700平方米,,在距地表5.2米深發(fā)現(xiàn)一處漢代建筑遺址。遺址分二期,,第一期為夯土建筑臺基,,東西長33米以上,,南北寬約10米,,厚0.7—1.5米,。臺基東部發(fā)現(xiàn)10個柱洞,西南部發(fā)現(xiàn)4件木質板塊柱礎,,柱礎分兩排呈南北平行排列,,每塊寬約0.7米,、長1.6米左右,最長1.8米,。4件木板中央均鑿圓形或方形榫孔,,孔嵌木柱以支撐屋頂,。臺基南北兩側均有排水溝,,南邊水溝寬5米多,深1—2米,。南北兩側排水溝堆積大量的板瓦筒瓦,,南邊水溝瓦件堆積最厚達30厘米,;板瓦正面飾繩紋加平行弦紋,,背面飾乳丁紋,一般長56厘米,、寬41厘米,、厚約1.45厘米,,弓高10.5厘米,最大長60厘米,、寬45厘米,;筒瓦正面飾繩紋,,長48厘米,、直徑18厘米,。南北水溝各出土1件泥質紅陶瓦當,,較完整的1件直徑17.2厘米,正中飾一圓形乳泡,,周以雙重圓圈,,圈外飾云紋、箭紋和粗條紋,。遺址中出土有礪石,、紡輪、陶罐,、盆,、缽、盅等器物,。二期建筑“基本上是利用第一期建筑臺基重新修整拓寬后起建,。在臺基面中央也發(fā)現(xiàn)一排東西向柱洞,排列與第一期類似,,位置稍偏差,,柱洞內填土不同。在臺基西部同樣發(fā)現(xiàn)4塊鑿孔的厚板塊套合圓本柱的樁墩,,只是位置往內移,,其中z1疊壓在z2上,方孔上還插一根木樁……在臺基西北側溝沿發(fā)現(xiàn)大量的鐵渣,,并在瓦礫層內出土瓦當一件,,只保留一篆書‘歲’字,為夾細砂紅褐陶,當厚1.2厘米,,有內外廓,,呈臺階狀。不少板,、筒瓦上戳印有文字,,與一期基本一致,均無法識讀,。生產(chǎn)生活用具發(fā)現(xiàn)不多,,出土鐵插1件,紡輪,、陶罐數(shù)件,,陶片少量”。②

9. 1999年1月至5月,,省市考古隊在省財政廳工地東北側約300米處的福省第二建筑工程總公司綜合大樓工地考古發(fā)掘,,發(fā)掘面積500平方米,在距地表5.5米發(fā)現(xiàn)一條長24米以上的漢代水溝,,溝邊由若干木樁護岸,,岸邊1米厚的夯土臺地上出土一批漢代板瓦、筒瓦及漢代繩紋磚,。在壕溝東側約20米處發(fā)現(xiàn)一堵五代夾城(北月城)夯土城墻及磚構城門,。

10. 1999年6月—12月,市考古隊對北大路漢唐遺址進行考古發(fā)掘,,發(fā)掘面積近200平方米,出土有漢代繩紋板瓦,、繩紋磚,,以及漢代方格紋硬陶片,。

11. 2000年4月,市考古隊在福建省財政廳工地東北側的省水產(chǎn)廳工地的漢代地層上,,出土一批漢初繩紋板瓦,、筒瓦和一件殘存五分之一的漢初瓦當。

12﹒2007年6月,,省考古隊在省林業(yè)廳工地進行考古發(fā)掘,,發(fā)現(xiàn)一處漢代建筑遺址,出土大批漢代板瓦、筒瓦,、數(shù)根被火燒過,、殘長3—4米的木柱。

13﹒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此次考古分二個階段:一是2013年8月至2014年1月,,福州市考古隊在鼓屏路地鐵1號線進行考古發(fā)掘,發(fā)掘面積長173米,,寬10.8米,。在距地表近4米處,發(fā)現(xiàn)閩越國晚期部分宮殿建筑遺址,,遺址夯土層厚逾1米,,在夯土表面及灰坑出土有漢代箭簇“萬歲”瓦當、“萬歲常樂”瓦當,、卷云柿蒂紋瓦當,、白虎紋瓦當、卷云弓箭紋瓦當,,漢代板瓦,、筒瓦及菱形鋪地磚,以及屋檐下用板瓦豎砌的散水(排水結構)遺存,;同時發(fā)現(xiàn)三口漢代水井,,水井平面均呈圓形,上部用板瓦片疊砌,,下部井壁用陶質井圈疊砌而成,。其中一口深4.3米,開口外徑2.35米,,內徑0.8—0.95厘米,,底部直徑0.5米;下部用6節(jié)陶井圈壘砌,井圈內徑0.8米,,外徑0.9米,,每節(jié)高0.31米;中部有4個圓孔,兩孔相對,,內外均拍印繩紋,。這次發(fā)掘中還發(fā)現(xiàn)1處漢代陶窯遺址,陶窯破壞嚴重,,殘存局部窯室,、火膛、炭土,、紅燒土等,,以及瓦片、磚塊和1件可復原的陶盆。此外還發(fā)現(xiàn)1件漢代船舶使用的鐵錨,,鐵錨重65斤,,通長51厘米,通寬52厘米,;1件漢代鐵斧,,其長15.2厘米,刃寬10.4厘米,,尾部厚3.7厘米,,刃、尾均殘,。二是2015年3月至6月,,市考古隊又對屏山地鐵東口工進行考古發(fā)掘,此次發(fā)掘屬屏山地鐵考古發(fā)掘的延續(xù),,發(fā)掘中又發(fā)現(xiàn)一批漢代板瓦筒瓦等建筑遺物,。

屏山宮殿遺址規(guī)模浩大,且出土飾有“萬歲”,、“萬歲未央”,、“萬歲常樂”文字的瓦當,從宮殿規(guī)模,、形制,,文字瓦當?shù)瓤煽闯鰩讉€問題:

1. 萬歲瓦當、萬歲未央瓦當,、萬歲常樂瓦當?shù)某鐾?,以及大型建筑遺址的發(fā)現(xiàn),說明其地為漢代宮殿遺址,。

2. 萬歲瓦當及建筑遺存有被火燒痕跡,,證明其宮殿毀于大火,即在漢武帝滅亡越國時被漢兵燒毀,。

3. 宮殿使用萬歲未央瓦當,說明此宮殿是仿照或慕名漢長安“未央宮”格式建造的,,因“未央宮”建于漢高祖七年(前200年),,從而證明已發(fā)現(xiàn)的屏山漢代宮殿建于漢高祖七年之后。

4.發(fā)掘證明屏山宮殿及其附屬建筑規(guī)模浩大,,占地20多萬平方米,。無諸在世時國力不強,只在新店古城建些規(guī)模不大建筑物,。無諸死后的閩越國曾被南越國役使,,《史記?南越列傳》記載南越王趙佗“以兵威邊,財物賂遺,,閩越,、西甌駱,役屬焉”,。漢文帝元年(前179年),,其年陸賈去南越國,國王趙佗寫書致謝,,在書中稱“其東閩越千人眾號稱王”③,。直到閩越王無諸身后的“后數(shù)世”④的閩越王郢及其弟東越王余善時,擁有“甲卒不下數(shù)十萬”⑤,,才有可能在福州西郊牛頭山和屏山進行大規(guī)模的建設,。

5.瓦當初為半圓形,到了漢代才使用帶有文字的圓形瓦當,。采用“萬歲”,、“萬歲常樂”、“萬歲末央”文字瓦當來建宮殿是僭越禮制的,,《辭?!酚涊d:“萬歲,本為臣下對君主的祝賀之辭,?!妒挛锛o原》卷一:‘……蓋七國時,眾所喜慶于君者,,皆呼萬歲,。秦漢以來,臣下對見于君,,拜恩慶賀,,率以為常’,?!遍}越國諸王中唯有東越王余善殺其兄閩越王郢,刻“武帝”璽自立,,建“萬歲末央”宮,,在閩北建六城拒漢兵,公開反抗?jié)h朝廷,。

6. 屏山一帶漢代宮殿遺址出土的“萬歲”瓦當,、繩紋板瓦、菱形紋鋪地磚,,與武夷山漢城出土的“萬歲”瓦當,、繩紋板瓦,、菱形紋鋪地磚進行對照比較,兩者形制,、規(guī)格相同,,為同一時期的建筑遺存。

7. 出土漢船使用的鐵錨,,證明其時舟船可開到宮殿旁邊,,此鐵錨應是保衛(wèi)宮殿的水軍所使用的遺物。

8.屏山一帶雖經(jīng)13次考古發(fā)掘,,不但沒發(fā)現(xiàn)漢代城墻,,且已發(fā)現(xiàn)所有大型建筑的上限不會超過閩越王郢時期。從余善殺郢,,威行于國,,國民多屬,并自立為王,,無諸之孫越繇王丑不能控制局勢,,漢武帝以余善誅郢之功,立余善為東越王,,與繇王并處東冶的歷史演變推斷:屏山一帶漢代宮殿是余善建造,,不是閩越王無諸建造的城池。

自1991年以來,,省市考古工作者對新店古城,、屏山、牛頭山一帶進行20次考古發(fā)掘,,證明福州城有一個自北向南發(fā)展的過程,即無諸先在新店古城建城,,閩越王郢或東越王余善在牛頭山建宮殿,余善在屏山建大型宮殿群,。漢武帝派兵滅閩越國時,,新店古城、屏山和牛頭山宮殿均被漢兵燒毀,,今三處遺址均遺存被大火燒毀的遺跡,。

注釋:

①  歐潭生、鄭國珍《福州冶山漢初宮殿遺址》,,1992年《中國年鑒》第221頁,。

②  范雪春《福州地區(qū)閩越國時期考古發(fā)現(xiàn)》,2014年4月“福建閩越文化研究會”論文,。

③④ 司馬遷《史記·南越列傳》。⑤ 班固《漢書·嚴助傳》,。

(本文來源:《福州史志》2018年第2期)

相關鏈接: